除甲醛品牌频繁爆雷,是价值观的集体崩塌
浏览数:16次 发布时间:2025-07-10 13:08:15 作者:https://www.lsjycjq.com/除甲醛品牌频繁爆雷,是价值观的集体崩塌!
打开某书,随手一翻就能刷到除甲醛品牌的“翻车现场”:有人吐槽刚花大几千做的除醛服务,复测数值比治理前还高;有人发现上门的施工队根本不是品牌方自己人,穿的工服logo都歪歪扭扭;更有人晒出合同截图,明明写着“品牌直营团队施工”,最后却被证实是当地小作坊转包的活儿……这些密集的吐槽背后,藏着的不仅是行业乱象,更是一场价值观的集体崩塌。
社交平台的“吐槽盛宴”,暴露的是行业的信任危机
在某书等社交平台上,“除甲醛踩坑”早已成了热门话题。有用户分享,自己冲着某连锁品牌的“进口技术”下单,结果施工人员连最基础的检测仪器都不会校准;还有人发现,所谓的“品牌专属药剂”,其实是网上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的通用款。更讽刺的是,不少人维权时才发现,自己签约的品牌方和实际施工方根本是两回事——品牌收了高额服务费,转头就以低价转包给当地小公司,中间的差价成了品牌方的“纯利”。
这些吐槽的核心,说到底是“货不对板”:消费者为品牌溢价买单,期待的是专业服务和可靠效果,最终却成了层层转包中的“冤大头”。而这种现象的根源,要从除甲醛行业的商业模式说起。
三种商业模式的博弈:快钱逻辑VS长期主义
上门除甲醛行业的商业模式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,不同模式背后,藏着截然不同的经营逻辑:
- 品牌加盟模式:品牌方靠招商赚加盟费,各地加盟商挂着品牌的招牌自主经营。对品牌方来说,这是快速铺市场、回笼资金的捷径,但对加盟商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“收加盟费”层面,服务标准、施工技术全凭加盟商自觉。
- 代工模式:品牌方负责线上揽客、打广告,接到订单后直接转包给当地服务商,自己赚中间差价。这些服务商可能同时接多个品牌的代工订单,用的是自己的设备、药剂和流程,和品牌方的宣传几乎脱节。
- 品牌直营模式:从客户对接、方案制定到施工验收,全由品牌总部统一管理,当地施工团队是品牌直属员工,技术标准、服务流程全程受总部监督。这种模式下,施工效果有保障,但人员培训、管理成本都很高,扩张速度自然慢得多。
前两种模式堪称行业的“快钱玩家”:加盟模式靠招商“割韭菜”,代工模式靠转包“赚差价”,都能在短时间内把规模做起来。但问题在于,这些模式里的“品牌方”和“服务商”更像松散的利益共同体——服务商既要接品牌的转包单,又要做自己的本地生意,很难真正遵循品牌的服务标准;品牌方则忙着扩张,对服务商的施工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如此一来,消费者期待的“品牌保障”,最终成了空中楼阁。
而直营模式更像“慢行者”:培养一支专业施工队需要半年以上,制定一套标准化流程要反复打磨,在讲究“流量为王”的当下,显然不如前两种模式“赚钱快”。但也正因为慢,每一步都踩得扎实,至少能保证消费者花的钱,真的用在了除甲醛这件事上。
交叉模式的猫腻:挂羊头卖狗肉成潜规则
有意思的是,很多品牌并不死守一种模式,而是玩起了“混合打法”:
- 有些主打加盟的品牌,在总部所在地搞起了“直营示范店”,线上宣传时就用总部的案例“以偏概全”,让人误以为全国都是直营服务;
- 有些宣称“100%直营”的品牌,在非核心城市悄悄和当地服务商合作,客户签单时承诺“总部直管”,施工时却换成了代工团队,被发现后就以“临时调配”为借口搪塞。
这种“交叉模式”的本质,是想用直营的口碑赚快钱,又不想承担直营的成本。就像有些网红餐厅,市中心门店是自己运营的“样板间”,郊区门店全靠加盟,结果消费者奔着网红口碑去了郊区店,吃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——除甲醛行业的套路,与此如出一辙。
价值观的分野:是做品牌,还是赚快钱?
商业模式的选择,从来都不只是经营策略的问题,更暴露了品牌的价值观。
前两种模式之所以在行业里盛行,根本原因是“赚钱逻辑”压倒了“服务逻辑”。对品牌方来说,招商加盟能快速回笼资金,代工模式能轻资产扩张,至于服务效果,只要能糊弄过验收、别出大纠纷就行;对服务商来说,接转包单时压低成本、偷换药剂,就能多赚点差价,反正客户找的是品牌方,维权也轮不到自己头上。在这种“金钱至上”的价值观里,“除甲醛”成了赚钱的工具,而不是需要对结果负责的服务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除甲醛品牌寿命只有2-3年:靠加盟和代工快速起盘,赚一波快钱后,随着口碑崩塌、投诉激增,换个马甲又能重新招商。反正市场足够大,总有新的消费者会上当。
而坚持直营模式的品牌,走的是另一条路。它们宁愿花更高的成本培养团队,用更长的时间拓展市场,也要守住“效果”和“口碑”的底线。这种选择,背后是“长期主义”的价值观——相信真正能留住客户的,不是花哨的营销,而是实打实的效果。
结语:当行业只认钱,受伤的终究是消费者
除甲醛行业的爆雷潮,本质上是价值观崩塌后的必然结果。当品牌方和服务商都在比“谁赚得更快更多”,当“挂羊头卖狗肉”成了公开的秘密,消费者面对的,就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市场。
我们不否认商业需要利润,但利润的前提,应该是对客户的基本责任。毕竟,除甲醛不是买件衣服、吃顿饭,它关系到一家人的健康,容不得半点糊弄。那些只盯着快钱的品牌,或许能风光一时,但终究会被市场抛弃;而那些愿意慢下来、把品质做到位的品牌,才能真正走得远。
毕竟,价值观或许不能直接换成现金,但它能决定一个品牌,到底是流星还是恒星。